疫情下铲屎官的乱室佳人们该何去何从?
猫狗大作战第二弹
疫情中的宠物关怀
铲屎官离开宝贝们的第一天:
铲屎官离开宝贝们的第二天:
铲屎官离开宝贝们的第N天:
疫情期间,宠物主人听从防疫政策的安排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后,留在家中的宠物猫狗应该如何管理,成为了近期引起讨论的一个新课题。
2021年11月,在江西省上饶市,由于工作人员未与宠物主人充分沟通,将宠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遭到网友的强烈质疑与抨击,央视网发表评论“别拿别人的宠物当畜生”。在这之前不久,绥芬河志愿者网络直播抓捕涉疫宠物,引发过很大的争议。
2022年4月,上海浦东曹路某小区一只宠物柯基被工作人员拖到路边处理。居委会工作人员称,因为这家有阳性病例,当时担心宠物狗会传染。面对汹涌的民意,工作人员回应称,“考虑的不是非常周全,之后会和宠物狗主人进一步沟通,会给予对方赔偿”。
2022年3月疫情管控期间,深圳先后搭建了两个“爱心宠物驿站”,托管转移隔离宠物200多只。宠物隔离之后,驿站工作人员专门给宠物颁发的荣誉证书。证书上对于这些隔离的宠物“积极配合大白哥哥姐姐们完成检查、投喂、遛弯等任务”,进行了表彰鼓励。深圳的宠物驿站的做法获得了社会大众的点赞与好评。
在成都、广州等城市,也有过工作人员替隔离市民上门喂养宠物的做法。一般来说,对于宠物主隔离情况下的宠物关照目前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由志愿者上门喂养,二是由政府集中代养,三是随主人共同隔离。各地的管控政策不一致,也未形成对宠物管控的标准做法,这使得宠物主人对隔离期间的宠物饲养问题非常焦虑。
真正意义上的伴侣动物在中国社会的普遍化,其实还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它与生育政策还有一定的关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孩政策使人们对动物陪伴的需要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宠物产业迅速成长。猫狗在中国作为伴侣动物出现,主要是出于人们克服孤独感的需要,因为他们不仅可以部分理解人的意图,还可以与人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中生代家庭的陪伴缺失以及年轻一代的心理需求,宠物陪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大。对于大部分的城市家庭而言,猫狗之所以被需要,主要是因为他们可以陪伴人。很多宠物主人视其为家庭成员,与它们的感情甚至超过了与亲人之间的感情。
由于这些猫狗与宠物主人所形成的新型关系,针对伴侣动物的暴力,伤害的不止是这些具体的动物个体,还有与它们建立了亲密关系的人。这种暴力不只是伤害到与它们最亲密的人类伙伴的精神与情感,还会让所有其他有可能因此受到伤害的人感到不安。疫情期间对宠物的关怀,其本质上是对宠物主人的人文关怀的一部分。
宠物保险拓展托管费用的积极作用
深圳在疫情期间设立的爱心宠物驿站,是由某宠物医疗集团接受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办的委托而建立,承担起为隔离人员照料宠物的任务。近日深圳宣布,全国首个解决新冠肺炎集中隔离人员宠物托管和风险管控问题的宠物托管中心投入使用。深圳市宠物集中托管中心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正式运行后,犬、猫宠物托管的最大容量为300只。宠物集中托管中心对场地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为接收的新冠肺炎集中隔离人员的宠物提供观察、护理、健康监测和医疗保障服务。
保险行业在疫情期间的宠物照料方面也可以发挥稳定阀作用。在香港、英国、北美的宠物保险产品中,都可以包含宠物紧急寄宿费用(Boarding Fees)的附加保险。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宠物紧急寄宿费用的赔付责任是在宠物主人因住院无法照料宠物而产生的宠物托管费用。宠物主人发生住院状况的情形与宠物主人在疫情期间需要集中隔离的情形有相近之处。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专门针对个人的隔离津贴保险,对个人的隔离风险是有一定的评估模型和机制。
美国的宠物寄养模式
美国的商业化宠物寄养服务一般有:家庭式寄养服务上门服务(Pet Sitter)宠物寄养中心(Pet Boarding)共享狗屋(DogSpot)
家庭式寄养服务
业务模式是留学生家庭寄宿的翻版,只不过服务对象从人变成了动物。此服务聚集了全球各地一大批愿意让宠物在自己家里小住的用户,他们被称为“寄养家庭(host)”。宠物主人需要外出时,可以在相关应用门户上按照地理位置和其它要求选择合适的寄养家庭,让宠物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寄养家庭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一般低于每天50美元,这比宠物医院更加便宜。
相关服务商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机制,以确保寄养家庭符合资质,并提供独具特色的服务。宠物医院的寄养服务一般会把宠物关进笼子,然后放在一个拥挤的房间里,很难会对宠物有“个性化”的关怀。服务商选定的寄宿家庭往往只接纳一只宠物,而且会经常与宠物互动,例如带着狗狗散步、做游戏等。这意味着只有真正的爱宠人士才能入选,而这反过来又确保了服务质量。
上门服务(Pet Sitter)
Pet Sitter是在美国较为流行的一种寄养方式,由专业人士每天上门到你家进行日常的宠物补给、清理的服务,按时间计算薪酬。原因是对宠物来说没什么能比待在家里更安心的事情了 。换一个陌生环境对宠物来说会增加心理压力,即便有些宠物擅长social,但是在长期没有主人陪伴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心理压力,而不吃不喝则是最明显的症状。Pet Sitter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天花费15分钟-3小时的时间在你家为宠物们清理、喂食、陪玩等。并且有一些专业的pet sitter可以提供喂药、遛狗等其他服务。
平均价格一般为15美元(约合人民币98元)/15分钟,2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元)/30分钟等。如果宠物主愿意为宠物承担这一笔不菲的支出,这种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这可以让小宠物们在一个自己熟悉安心的环境中居住。
宠物寄养中心(Pet Boarding)
Pet Boarding是美国主流的寄养方式,最低价格其实和Pet Sitter差不了多少。在这里你的宠物能和其他动物们一起玩耍,大部分寄养中心还设立了摄像头容主人远程观看自家宠物的情况。而送去前寄养中心也会要求一定要出示相关的疫苗,健康,除虫等文件。寄养中心的模式一般是笼养或者小房间,对宠物并不算十分友好,宠物主人需要斟酌这种情况。
Pet Boarding在价格方面和Pet Sitter不相上下,比较基础的笼子寄养方式平均价格为20-25美元/只/晚(约合人民币130-165元)。而高级的宠物寄养也就被称为Pet Hotel,价格在35-90美元/只/晚(约合人民币228-585元)。
共享狗屋(DogSpot)
此种模式是近年新推出的模式,但此种模式仅适合短时间寄养,如你需要进入某些不允许宠物进入的场所,那么这种方案不失为好选择。和国内共享单车一样,宠物主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好app,注册为会员,加25美元的年费就可以成为会员。当需要它的时候,只要在app上查看距离最近的狗窝就可以了,提前15分钟预约,使用时还会有每分钟0.2美分的计时费,上限为90分钟。
这个不大不小的狗窝是很宽敞干净的,布置有舒适的狗垫,还有温控装置,当宠物离开后,还会自动启动短波紫外线杀菌功能,为宠物营造一个非常清洁的环境,一般大型犬它也完全可以容纳。里面还安装有监控摄像头,在手机上宠物主可以随时查看宠物的情况。
在中国,受政府委托由民营企业设置宠物驿站进行管理照料宠物的模式,还是由政府牵头组建宠物托管中心的模式,都是在疫情当下关照宠物个体、解决宠物主情感焦虑的积极探寻,是对被隔离的宠物主人的人文关怀的重要一环。
今后在全国逐渐推广宠物驿站和宠物托管中心或者商业宠物寄养的基础上,保险公司在宠物保险产品中现有的医疗保障之后加入宠物紧急寄宿费用的保障,并在现有赔付责任的范围上拓展至宠物主人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隔离或就医风险,在完善目前宠物保险产品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姿态回应社会发生的相关焦点问题,展现保险在民生生活中的作用。
图1.国际市场上宠物托管费用保障的示例
宠物托管费用保障在国际市场的宠物保险产品中已经向投保人提供了多年的服务,属于较成熟的保障内容。国际市场上宠物托管费用保障范围在3000-8000人民币保险公司在制定宠物托管费用保障的金额时,需要参考中国内地的费用情况等来合理约定保障范围。
对于宠物主,寄养宠物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 年纪太小的动物不适合寄养:因为幼小的动物抵抗力弱,适应能力低,在寄养场所很容易感染细菌,比较危险
· 胆子小或平时对陌生人不很友善的宠物不适合寄养
· 处于发情期的宠物不适合寄养
· 正在接受疫苗的宠物不适合寄养
· 体弱多病的宠物不适合寄养
保险公司在宠物保险相关条款的设置上,也可以针对以上情况进行一些约束,协助宠物主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宠物,为宠物的健康和安全着想,提供恰当的保障。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的相关讲话中曾指出保险业要着眼于发挥经济“减振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助力构筑重大灾害事故救助安全网、社会民生安全网、畅通经济循环安全网方面更好地服务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保险公司也可以探讨以公益或者投资的形式加入各城市宠物驿站或宠物托管中心的建设中,既可以用保险的方式缓解部分费用的压力,又可以协助缓解宠物主担心宠物归宿的情感焦虑,达到我们在去年关于宠物保险的文章中提到的解决大众的风险乃至心理需求的目的。以宠物保险这样一个较特别的产品,在保障内容上适时贴近大众的需求痛点,做好供给侧响应,在疫情期间助力社会安全网的完善和服务,是保险行业可以思考的一个方向。
期待宠物保险产品与服务在大环境的变化中适时响应,既解决铲屎官们的需求效用,又促进宠物保险市场的持续发展,也使我们共同关心的宠物伙伴得到保障,让大家都成为赢家。
END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疫情时代的求索④郭鹏:疫情下的宠物,是“它们”还是“他们”?
中国青年网:疫情之下,宠物到底怎么办?
评论员熊志:上海柯基犬被扑杀!新冠第三年,为何针对宠物的暴力还在继续
中国网文化:深圳宠物爱心托管驿站:给疫情中的留守宠物一个安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