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用报销那些事!
在保险公司的各种医疗保险条款里,经常会出现“不限社保范围用药、限社保范围、扩展自费药”等字眼。关于报销的内容又会经常提及“自理、自付、自费”。这些保险条款中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和各种各样的产品方案产生的“化学反应”,使医疗保险理赔更加错综复杂。所以在选择保险方案时,充分理解这样关键文字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因为一字之差,导致赔付结果大相径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医疗保险关于医疗费用的那些事儿,未来可以明明白白的为自己和亲友选择医疗保险产品。大家赶紧收藏起来!
我们大多数人看病时都会刷医保卡,这里的“医保”指的是“社会医疗保险”。而费用通常可以据此分成两部分:
医保外费用:社会医疗保险不能报销,我们需要自己掏钱,我们常说的“自费药”就属于这部分费用。
医保内费用:社会医疗保险可以报销,但是,有些药品只能按比例报销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我们需要自己掏钱。
那么,上述两种费用是怎么规定的呢?其实,医保报销主要取决于“三目录、两定点”。让我们依次了解一下:
“三目录“指的是《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
这其中:
药品目录列出的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市场能够保证供应等优点的药品,分为两类甲乙类药。”
诊疗项目目录涵盖的是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诊疗项目,比如治疗费、检查费、手术费等等。
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包含的是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在接受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必须的服务设施,主要指床位费。
“两定点”指的是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也就是说到定点医疗机构或药店就医买药,才可以获得医保报销。这样看来,上述医保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想获得报销,需要在医保规定的定点医院或药店看病买药;报销时还会有一定限制,没有纳入医保三目录是不行的,而纳入目录的大部分都是使用广泛、价格偏低的,越是治疗费用较高的时候,越有可能会碰到大比例的费用无法报销的情况。
医保不够用的另一个“奥妙”在药品种类里。目前,我国医院用药种类大多分:甲类、乙类、丙类,而上面说到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面只涵盖甲类药和乙类药。
大家从上图中可以看到:1858种“甲类药”100%纳入报销体系。而817种“乙类药”价格稍贵,需要个人自付10%-30%,剩下的部分再申请医保报销。而有192455种之多的“丙类药”都是要自己掏钱支付的,这些有很多都是大病治疗中需要的进口药或特效药,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有的是某些大病治疗不可或缺的。
当然,现在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越来越多,但是,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录的药品种类共有约16万种,仅有2600多种纳入医保范围的药品,虽然可以治疗多数疾病,但约98%的药品,仍然需要自费的。而纳入医保范围的药品能够全额报销的甲类药品只有1800多种,个人自费的部分就更多了。另外,除了“三目录”外,医保报销还有起付线和封顶线的限制,不到起付线或超出封顶线部分都是无法报销的。这样看来,医保的确是无法覆盖自费药、自费项目等。想要获得更多的保障,还需要靠商业医疗保险。
自费、自理、自付都是啥?
当我们在医院交完费,手持医疗收费票据时,看着密密麻麻的项目和反复出现的“自费”“自理”“自付”,心情往往是崩溃的。抬眼望去,医院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能把它们区分清楚的人其实并不多。
“自费”就是完全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费用,请全部自掏腰包。
“自理”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内的乙类项目或药品,我们需要自己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承担比例根据项目和药品不同而不同。
“自付”是部分获得报销后,自己要负担的那部分费用。
我们来看个案例就更加明白了:
手握社保的王老汉意外受伤了,医生给他开了4种药,一共1000元。第一种是价格500元的进口药不在国家医保目录里,但是,据说治疗效果最好。王老汉叹口气、掏出钱包,全部自己付,这部分就是“自费”;第二和第三种一共300元,全在乙类目录中,都需要自理90%,只有30元医保统筹结算,王老汉又叹口气,拿出270元,这部分按比例自己承担,叫做“自理”;第四种药200元,终于是医保目录里的甲类药,全部医保统筹结算。王老汉此时微微苦笑,合上钱包。等等,按照王老汉的年龄,假设统筹结算部分的20%由他自付,统筹部分乙类药的30元和甲类的200元,共计230元中的80%由社会医疗保险承担,即184元。剩下的46元,王老汉再次打开钱包,自己支付,这部分就是“自付”。
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医疗药品的报销,医疗项目也是类似的。所以,当我们选择商业医疗保险的时候,要特别关注:是否限制仅为社保范围?是否扩展了自费项目或自费药?是否是免赔额较低而报销比例比较高?
简单来说,从优到劣的鄙视链是这样的“不限社保”、“拓展自费项目”、“拓展自费药”、“限社保用药范围”。当然,医疗保险的门道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除了多看多比较,尽量覆盖更全面的风险外,不要忘了再多学习多研究,多看多转发我们的公众号文章 [小编微笑中]。
END